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,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,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。相传在上古夏朝时,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,因而十二月叫腊月。腊肉,就是在冬天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。早在周朝的《周礼》、《周易》中已有关于“肉甫”和“腊味”的记载。当时,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。在民间,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,这种干肉称为“束修”。
腊味是以猪肉腌制的美味副食品,种类不多,广州腊味以腊肠为主,其次是膶肠、金银膶和腊肉等,还有鸭扎等等少数品种。腊味制品的由来已久,其始创年代已无可查考,只知二十世纪初期(晚清)已有少数家庭作坊制作,而且多由猪肉零售店兼营的。以后人口增长,工商业繁荣,饮食业发展,逐渐出现专业的腊味业户。由于产销兴旺,新户迅速崛起,其中经营有方的腊味店,因有其名牌产品而发展较快。到了二三十年代,已逐步形成自然行业,四十年代中后期,发展鼎盛,名牌商店互相竞销激烈,声誉已远达国外了。
“秋风起,食腊味”的好时节。广东人很爱吃腊味,记得小时候的秋冬,各家各户的阳台,都挂满了正在风干的腊味,有腊鱼、腊肉、腊肠、腊鸭……在阳光下,反射着鲜亮的色泽。在佛山百年老店得心斋里,记者看到,各式各样的腊味让人挑花了眼:黑椒味的、手切腊肠、金银润、鹚鸪、鸭润肠、腊大脷等。不管你是喜欢传统风味的老食客,还是喜欢新鲜吃法的新人类,都能在品种丰富的腊味世界中得到满足。腊味最简单、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将腊肠腊肉放在快煮好的饭里蒸。等饭煮熟了,腊肉也蒸好了,肉中带有米饭的清香,而米饭中又有腊味的鲜美,据了解,这种简单又快捷的腊味吃法最受市民的欢迎。